学位证书
课程优势与特色
免全国联考 在职学习
增加人脉资源 教育部承认的中外名校证书
教育部直属“211”院校 留服认证
首页 >> > 以“生命工程”之重,破解成品油市场下行困局

以“生命工程”之重,破解成品油市场下行困局

在成品油市场步入下行通道的当下,“市场营销”已不再是企业经营的“常规选项”,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“生命工程”。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“全力提升量效水平”的目标,这一导向不仅揭示了市场竞争的核心要义,更为企业在变局中突围指明了方向——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市场、以专业之能建设团队、以协同之力谋求突破,才能将营销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。
 
对市场的敬畏,是成功实施“生命工程”的前提。市场从来不是企业的“试验场”,而是检验产品与服务的“试金石”。过去,部分企业存在“重生产、轻市场”的思维,闭门造车式研发产品,忽视消费者真实需求,最终陷入“产品滞销、库存积压”的困境。当前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、价格波动频繁,消费者对性价比、服务体验的要求更高,这种“偏离市场”的做法更难行得通。真正的市场敬畏,是主动走出办公室,深入加油站一线、物流车队、终端客户群体,倾听他们对油品质量、加油便捷度、增值服务的诉求;是动态跟踪市场趋势,根据油价波动、政策调整、竞品动作及时调整策略,让产品与服务始终贴合市场脉搏。唯有如此,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,牢牢守住企业生存之基。
 
构建全能型营销团队,是激活“生命工程”的核心。成品油营销早已不是“单纯卖油”,而是需要兼顾客户维护、技术解读、渠道拓展等多重能力。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,既要能向物流企业讲解高清洁柴油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,也要能为私家车车主推荐适配的燃油标号;既要会通过数字化工具分析客户消费数据、精准推送优惠,也要能线下走访客户、解决实际问题。这就要求企业从多维度发力:在职业规划上,为营销人员搭建“技术 + 市场”的成长路径,鼓励考取油品专业认证、营销管理资质;在薪酬改革上,将业绩与客户满意度、长期合作率挂钩,避免“短视化”营销;在人才接续上,通过“老带新”“轮岗实训”培养年轻力量,同时注入人文关怀,解决一线营销人员的后顾之忧。唯有让“懂市场、懂客户、懂产品、懂技术”的全能人才成为营销主力,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。
 
强化协同作战,是推动“生命工程”落地的关键。成品油营销不是营销部门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、管理等全链条的“大合唱”。如果生产部门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油品配方,研发部门不能及时推出符合环保标准的新产品,即便营销团队再努力,也难以赢得客户认可。例如,某区域客户对低硫汽油需求激增,营销部门反馈后,生产部门需快速调整生产计划,物流部门保障及时配送,研发部门同步优化油品性能——这种“无缝衔接”的协同,才能让市场响应速度快于竞品。反之,若各部门各自为战,营销部门“前端拼抢”的订单,可能因生产滞后、服务脱节而流失。因此,企业需树立“客户至上”的全局理念,打破部门壁垒,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,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市场营销的“助力者”,而非“旁观者”。
 

市场是出卷人,企业是答卷人,用户是阅卷人。在成品油市场的“下行期”,也是企业重塑竞争力的“关键期”。以敬畏之心深耕市场,才能找准方向;以专业团队夯实基础,才能积蓄力量;以协同作战突破壁垒,才能释放效能。唯有将市场营销真正当作“生命工程”全力以赴,企业才能在百舸争流的市场大潮中,于变局中开新局,在竞争中赢得未来。